绪论 第1章 生态呼唤 1.1 生态公路概念解析 1.1.1 生态公路的提出 1.1.2 生态公路概念辨析 1.1.3 生态公路特点 1.2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2.1 国外公路建设经验集锦 1.2.2 国外公路成功经验综述 1.2.3 国内公路之葩 1.2.4 国内公路成功经验综述 1.3 思小公路建设环境 1.3.1 思小公路地位和作用 1.3.2 线路地域环境 1.3.3 思茅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1.3.4 丰富的自然资源 1.3.5 丰富的旅游资源 1.3.6 沿线生态环境 1.3.7 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 1.3.8 热带雨林 第2章 理念先导 2.1 理念探源 2.1.1 公路建设新理念提出的背景 2.1.2 公路建设新理念的产生 2.1.3 新理念的传统文化根源探析 2.2 理念创新 2.2.1 保护I生理念 2.2.2 恢复性理念 2.2.3 自然式理念 2.2.4 乡土化理念 2.3 理念提升 2.3.1 思小公路建设理念的形成过程 2.3.2 安全、和谐、服务和创新 第3章 天人和谐 3.1 生态选线 3.1.1 走廊带选择——第一层次 3.1.2 路线方案——第二层次 3.1.3 细部线位方案——第三层次 3.1.4 细部路段线形微调——第四层次 3.2 原生地貌保护 3.2.1 原生地貌生态目标 3.2.2 原生地貌生态保护 3.3 野生动物保护 3.3.1 保护物种识别及种群数量调查 3.3.2 野生动物活动关键路线 3.3.3 野生动物保护措施 3.3.4 野生动物通道布设实例 3.4 原生植被保护 3.4.1 原生植被及意义 3.4.2 原生植被保护措施 3.5 水环境保护 3.5.1 污水处理 3.5.2 附属区污水处理方案 3.5.3 土壤渗滤处理单元工艺设计 3.6 边坡生态恢复 3.6.1 边坡生态恢复原则 3.6.2 工程实例分析 3.7 取弃土场植被恢复 3.7.1 取土场 3.7.2 弃土场 3.8 生活环境质量恢复 3.8.1 降噪措施比选 3.8.2 声屏障降噪原理 3.8.3 声屏障设计比选方案 第4章 师法自然 4.1 生态公路的塑造 4.1.1 思小公路憧憬 4.1.2 生态恢复材料乡土化 4.2 边坡的生态恢复 4.3 中央分隔带景观 4.3.1 中央分隔带环境特征 4.3.2 中央分隔带景观绿化要求 4.3.3 思小公路中央分隔带景观绿化 4.4 隧道洞口景观 4.4.1 隧道洞口景观处理原则 4.4.2 隧道洞口景观实例分析 4.5 互通立交区景观 4.5.1 立交区景观处理原则 4.5.2 思小公路互通立交区景观 4.5.3 立交区景观实例分析 4.6 休息、观景区 4.6.1 国外休息、观景区简介 4.6.2 思小公路休息、观景区 4.6.3 野象谷隧道休息、观景区规划实例 4.6.4 野象谷观景台规划实例 4.6.5 思小公路木乃河观景台 4.6.6 思小公路松山岭休息、观景台 4.6.7 思小公路红沙河观景台 4.7 标志美学 4.7.1 交通标志系统美学特征 4.7.2 交通标志美学设计 4.8 景观标志 4.9 其他公路景观 4.9.1 路侧排水设施隐蔽 4.9.2 边坡挡土墙的弱化处理 4.9.3 路侧景观小品点缀 4.9.4 路侧隔离栅绿化栽植 第5章 以人为本 5.1 安全预防 5.1.1 安全设计 5.1.2 公路线形安全性评价 5.1.3 隧道安全设计 5.2 容错设计 5.2.1 容错设计理念 5.2.2 路侧安全 5.3 全程监控 5.3.1 全程监控的提出 5.3.2 全程监控系统创新 5.4 雾区安全 5.4.1 雾区安全研究 5.4.2 雾区安全对策 5.5 收费管理——计重收费 5.5.1 现行收费方式弊端 5.5.2 计重收费系统 5.6 人性化服务 5.6.1 多角度服务需求 5.6.2 服务于运输 5.6.3 服务于游客 5.6.4 服务于居民 第6章 生态实践 6.1 科学管理 6.1.1 决策论证 6.1.2 开拓管理思路 6.1.3 明确建设目标 6.1.4 健全管理制度 6.1.5 和谐的管理团队 6.1.6 过程管理精细 6.2 动态设计 6.2.1 思小高速公路野外勘察 6.2.2 优化路线提高设计质量 6.2.3 动态设计——设计工作的延伸 6.3 精细施工 6.3.1 施工管理措施 6.3.2 施工技术措施 6.3.3 注重细节 6.4 科技创新 6.4.1 科研项目 6.4.2 科研成果运用 第7章 思小绿色画卷 7.1 看绿 7.2 潜绿 7.3 游绿 7.4 享绿 7.5 抱绿 7.6 品绿 7.7 闻绿 7.8 醉绿 7.9 听绿 7.1 0想绿
|